杂文852 >地图 >读后感 >

《岁月如歌》读后感

《岁月如歌》读后感

杂文852
阅读 522

相关推荐

《岁月如歌》读后感通用8篇。

书本身是一个故事,阅读一本书,收获一个故事,晚上一个人观看作者写的作品后,心里产生了不一样的见解。你最近在思考如何写作品的读后感吗?我们搜集了大量材料终于完成了这篇“《岁月如歌》读后感”。

《岁月如歌》读后感【篇1】

《岁月如歌》读后感

------找到“心弦”,指向“音调”,等待“花开”

如饥似渴的读完了《岁月如歌》一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漪老师在书中提到的观点和想法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

感触最深的是于漪老师的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她说:“做班主任要家庭访问,个别谈心,了解学生,当任课老师也一样,同样要全面关心学生,和学生做朋友,和家长做朋友,从思想到生活到学习,无所不谈。

”确实,要从心里了解学生。正如她所说,了解学生就是要与他们的心弦相契合,了解他们,研究他们的发展和变化,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妙语: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这一点,我感触很深,五年的教师生涯,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件事,那就是,一个老师深受学生的喜爱,他一定要教出好的学习成绩。大概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缘故吧。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例子,学生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一门课,也会因为讨厌老师而讨厌学习。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拿我们听讲座来说吧,如果上面的发言人演讲精彩,大家还会给点面子,反之,如果内容无聊透顶,大家现在一定在想:还不如回办公室批批作业呢。

今年,我接手了二年级六班的数学教学。这个班七分之三是政治史,一个典型的文科班。班上大部分学生数学成绩不好,考试成绩徘徊在30%-40%左右。学生基础差,厌恶数学,因而上课不爱听讲,或搞小动作,或睡眼惺忪,对他们来说读数学仿佛是我逼着他们去读,而不是为了自己去读的,这样的班级氛围下,学生的学***非常底下,导致我每节课都完不成任务。

刚开始,我还信心十足,以为凭借我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风趣激励的谈吐,能够转变他们的学***,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可一个月过去了,情况没有任何改变。就在我不明白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碰了我。

有一天,我刚上完课走出教室,班上的耿菡同学就跟了出来,她低着头,胆怯的对我说:“老师,您以后可不可以不提问我?”我说:

“为什么呀?”她就小声地说:“因为我害怕您的眼神,每当我答错题的时候,虽然您嘴上不说我什么,但您的眼神和严肃的面部表情在批评我。

”此时我震惊了,我一直以为对学生只要口头上多表扬,笔头上多鼓励,便能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然而事实证明我错了,我陷入了深思。顺便说一句,微笑是人类最美丽、最友好的语言。让我用微笑唤醒学生们沉默的心灵。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每天走进充满春风的教室,用最亲切的眼神面对学生,微笑着说,今天的老师帅不帅,学生也很帅。

于是我顺水推舟地说:“既然老师这么帅,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抬起头看到我的帅,好不好!”学生们哄堂大笑,纷纷抬头挺胸坐的笔挺。

学生对我的这一改变很是诧异,他们觉得数学老师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于是我推心置腹的和他们说出了我的想法。我对他们说:

“不管你们数学基础有多差,我会用我的微笑来鼓励你们勇敢地在我的课堂上表现自己,不管对错,只要你能站起来说出你的想法,就是对我的微笑最好的答复”那节课开始,学生们慢慢的被我感染,脸上有了笑意,尤其是原来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也勇敢地加入进来,有了学***气和动力,课堂上的气氛渐渐的活泼起来。仅仅半个学期,这个班的数学成绩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也许,这是我眼中流淌的鼓励和肯定,就像温暖的溪流,温暖着他们的自卑和沮丧。他们只是得到了信心和力量,从我的眼睛,一步一步前进到现在。

如今,他们不再是以前的“弼马温”了,曾经有学生和我说:“我最喜欢上数学了,因为从您的课堂上能找的公平,我最讨厌老师偏袒成绩好的学生,因为讨厌老师,导致我很厌学。只有您公正无私的心底,像一方明朗的天空,清澈,洁净,透明,从您的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是种公正的力量,使我的心也变得明朗起来。

您的眼神在严肃中传递着爱意;在安静中透着温和;你的眼神就是一条汩汩流淌的河流,在不断的荡涤着人的心灵。”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可以很大很大。教育的对象是人、学生、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如果你能在教育他们时多花一点心思,多用一些智慧,真正走入他们的心灵世界中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

相信教育的有效性也会大大提高。

《岁月如歌》读后感【篇2】

最近,非常有幸拜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书,感触颇多。然而,最使我心弦为之震撼的是于老师讲的“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每每合上书,“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句话总是牵动着我的神经,我咀嚼着它的酸辣,品味着它的香甜,感受着它的无穷韵味。

这句话最能说明于漪强烈的责任感和对教育的执着追求。这是我们这些刚刚步入舞台的年轻教师需要理解、理解和行动的!

于漪老师认为:在自己的教育历程中,留下的痕迹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有伤痕有快乐,有失落有收获,但更多的是教育征程中自己的不足与遗憾,每想到此,总对学生心怀愧疚。自问当时确实尽了力也尽了心,可悲在就那么点认识水平,那么点业务实力,那么点文化底蕴,用不出力气。

教育事业真是令人遗憾的。教师的责任如天,追求无止境。因此,教师的追求和学习应该是无穷无尽、不断探索的。于漪老师一切为了民族,一切为了学生。

于漪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深深地打动了我。除此之外,更多的是他的钦佩。

“一辈子学做教师”,需要“五心”。一是爱心。老师应该有爱。没有爱的教育就像行尸走肉。

二是信心。一个非常有用的公式:自信+实际工作=成功。如果你没有信心做事,你能谈些什么教育。

三是专心。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四是恒心。

永远坚持你的工作,只要你坚持下去,你最终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第五是虚心。无论如何,要不断向别人学习,不要自满,这样才能永远与时俱进,永不落后。

所以,一辈子做老师,要具备这五心,缺一不可。

“一辈子学做教师”蕴藏着于老师豁达的胸襟,谦逊的为人。于漪老师任教数十年,她是“育人一代师表,教改一面旗帜”,是“中国特级教师群体的优秀代表,当代语文教育界具有鲜明学术个性和广泛影响的标志性人物之一”,竟然“一辈子学做教师”,“总对学生心怀愧疚”,这样的做人,确实令我们这些后辈学子既感到汗颜,也是一种教育和鞭策。正是这种严于律己、谦逊为人的品德,成就了于老师一番光彩夺目的事业,成为师者之楷模。

《岁月如歌》读后感【篇3】

拜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位以学术成就、教学成果和待人处事著称的教师形象展现在我面前。她曾经是我就读的师范学校的校长。与当时相比,这位教育元老的形象越来越清晰。

于漪以难以想像的毅力走进语文教学的殿堂,成为掌握和控制课堂的大师。但她并不满足,在教学语言的能力上又下起了功夫。她提高认识,使教学语言具有锻炼过的生动口语,又有美严谨的书面语言,有文化内涵,教学时让学生置身语语言有美的环境中。

不仅如此,还要努力使课堂语言清晰、通俗易懂,说话节奏和谐、节奏和谐,营造课堂氛围,影响学生思想,敲响学生心弦。更值得尊敬的是她在实际行动重的努力。从苏联作家托尔斯泰的名言

中,于漪老师获得了深刻的启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锤炼教学语言,研究语言艺术,使自己用语言所弹奏出来的交响乐,能在知音者——学生的头脑里回响激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启示难道不是我们教师的警示语吗?

我们平时在教学中,较为注意教学过程的设计,完成教学的任务。而在教学语言常是不经锤炼的,而良好的知识素养和语言技巧又是一个好老师所必去具备的。于漪在规范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质量方面追求完美。

她用“以死求活”的方法,用教规范的书面语言改造口头语言。她写下上课的每一句话,自己修改,背下来,再口语化。每天都要将上课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

每堂课心中都很踏实,丝毫无漂浮感。一步一个脚印,打造自己的语言工程。我自己在教学中的这方面也时常有窘迫感,真是有些汗颜呀!

行动是最好的证明。

于漪老师最感人的是她对事业的真诚。因为,唯有真诚,才能通身洁白、光明。我们应该学***老师的为人之道。

于漪老师用蜡烛比拟自己,不过,她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她说,一支充满阳光的蜡烛,不仅照亮了别人,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我们每一位教师也应首先树立崇高的信念。

这样才能够抵抗**,安贫乐道,在三尺讲台上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光和热。

教育之道,即教育思想。于漪老师用四个字做了概括,即“教文育人”通过“教文”达到“育人”这一根本目的。我的理解是,我们不能为了上课而阅读课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

教育事真善美之源。学校应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一身正气,为人师表,不为物质所累,保持心境的纯正与安宁,抗**、拒腐蚀,守护社会正义,守护社会道德,守护历史使命,守护教育者的尊严,为培育学生成长、**、成才作出无私的奉献,才是教师人生价值的真正所在。

《岁月如歌》读后感【篇4】

第一次见到于漪老师是20xx年在济南大学的一次语文教师培训大会上,于老师被特邀来做专场报告,以前虽闻其名却不太在意,而这一次能与大师面对面,我很快被老人家的演讲所震撼,故此在脑海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听了报告回来,一直想找于老师的著作拜读,正逢学校暑假开展读书活动,推荐于漪《岁月如歌》一书,作为青年教师的必读书籍,于是,怀着好奇,怀着敬意,我开始了阅读。

读罢于漪老师撰写的《岁月如歌》一书,让我更走近了于老师。她象大海,象高山,折服了多少人?但你看本书的扉页上写到: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这不禁让人感到于老师博大精深,又虚怀若谷,体现一代宗师风范。那么,照她的话讲,在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在学做哪一类教师呢?读完本书后掩卷长思,我觉得:做一个教人求真的老师,应该是于漪老师一生的追求。

做真学问。于漪老师文中说,备课,必须一丝不苟,把教材吃透。她说,我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要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力求自己真懂。“真懂”这两个字是苦出来的,于老师身染“胃溃疡、肝炎、腹部大手术、脑缺氧、血尿等疾病”,仍然“挑灯夜战,病榻苦读”,“两三年,把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该具备的文史哲,该了解的中外名家名著都摸了一遍”,真可谓历尽艰难,方“胸中有书”。书中《门在哪儿》一节中提到鲁迅的小说《药》中有个一句子:除了夜游的东西,一切都睡着。一个“着”字有四个读音,在这儿应读什么呢?读zháo的话,后面还有一个“了 ”,才顺妥。于漪老师想到,做老师不能蒙学生,碰到吃不准的地方不能绕道过去、含糊过去。后来,于漪老师从鲁迅作品的英译本中查到:all was asleep而不是sleep,才吃准了是念zháo。类似的刨根问底、独立思考的情况,还有很多,于漪老师备课时常常要到晚上十一二点,做真学问是她一生所追求的,这种求真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真情待人。于漪老师说,情感上的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只要有一点杂质,总会不知不觉地流露。书中《拷问感情与责任》一节讲到,有一个学生,不是一般的调皮捣蛋,而是身上沾染了很多坏习气,会小偷小摸,转到于漪老师班上后,改正了很多。有一次,那位学生与家长发生争吵,逃夜出走了。于漪老师四处寻找,总算找到了那位学生,准备带他回于老师自己的家里。于老师想,他会偷东西,怎么办?犹豫了片刻,于老师马上自责起来,连我对他也有如此的戒心,缺少起码的信任,还谈什么教育?什么爱护?真心实意要他变好,就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他有一个好环境。于是,于老师就把那位特殊学生带回了家。

于老师在文中写到:学生对你教师的一根根肠子都摸得清清楚楚,是真心实意,全心全意,还是虚情假意,是前者,即使你话语分量重一点,他们也能接受;如果是后者,那就会顶嘴、顶牛、不买帐,效果适得其反。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为人为师的深刻道理。

记真人真事。于漪老师的成长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她的教育思想来源于她几十年的实践总结。她在本书中记述的几件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事,也就是一个普通教师所经历的事,有的甚至是她的过失,但读来真实可信,令人佩服。也是文中《拷问感情与责任》一节写到七五届班上一名女同学在做操时不守纪律,于漪老师忍不住骂了她一句“你又不是十三点”!过后,另一名同学在周记中写到:“老师,我们班是没有十三点的,只有阶级姐妹。”于是,于漪老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并接受了同学对她的批评,她还向那位女同学道了歉。另外,书中所记述一些人物是真实的,就在我们周围能找到的:那位在于漪老师公开课前给予指导的热心的崇明老师,那位平时沉默寡语、令人害怕的语文教研组长,甚至对自己的公开课并不理解的丈夫。于漪老师在记述自己成长历史时不回避真实的过失,给我们展现了一位名老师真实的成长道路,读了让人更可信,更具借鉴意义。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名言,在于漪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于老师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任第二师范的校长,但奇怪的是,至今人们习惯上还是称呼她于漪老师,足见在人们心目中她的一代师表形象。

岁月如歌,岁月曾经留下的是悲歌,然而悲歌中催生了壮歌,升腾的是于漪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贞,成就的是她对语文教学不懈追求的情怀,唱出的是激扬飞越的欢歌。感谢于漪老师,感谢《岁月如歌》,读完此书,让我一清如水,心无旁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岁月如歌》读后感【篇5】

近期拜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书,可以说是醍醐灌顶,感触颇多。书中详细记载了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数十年教育生涯的酸甜苦辣,这既是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从教经历,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不断成长的教育思考。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于漪老师的“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这一句话。“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年轻教师,这句话真的是深深地触动到了我,它不仅体现于老师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责任感,也传达于老师对我们这些新老师的殷切期盼。这也是我们这些刚刚步入讲台的年轻教师所要理解、领悟并且要付诸行动的。

于老师认为:在自己的教育历程中,留下的痕迹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有伤痕有快乐,有失落有收获,但更多的是教育征程中自己的不足与遗憾,每想到此,总对学生心怀愧疚。自问当时确实尽了力也尽了心,可悲在就那么点认识水平,那么点业务实力,那么点文化底蕴,用不出力气。

这段话给我的印象很深,我们常说”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滴水“,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没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没有宽广的知识面,那么他一定是脆弱的,于老师在说这段话的时候应该是站在语文教学的角度上的,但我想这句话也适用于任何学科。

作为一名新的美术老师,当我读到这段话时,彷佛被人在后背上狠狠的鞭打了一下,我不禁扪心自问: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基本功到底如何?美术学科不同于文化课,我们的专业划分的特别多,从大的方面可以笼统的分为美术技能和美术理论。美术技能里包括了国画、油画、水粉、素描、速写、剪纸、雕塑、纤维、还有各类设计等等,而美术理论当中包含了各类美术形式的发展史,艺术学的概论以及各类美术学界最新的论文理论研究成果等。这其中随便一项都需要花费我们大量的时间去练习,想要在我们大学这匆匆几年的时间里将这些繁多的美术种类一一吃透,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平常虽然都有接触,但说到底更多的是个皮毛。就像我的研究生导师说的那样,大学期间只是大范围粗浅的学习了一下,让我们了解整个美术学,之后需要你们花费一生的时间不断地去练习,不断地去精进。

我想,我们有一生的时间去修炼自己,但学生在我们的手中学习只有短短的几年,对于我们而言,他们或许只是我们漫长从教生涯中的一两届,我们没有教好,还有其他,可对于学生而言,我们就是他们的全部。

作为新老师,今年我被安排了教一年级的七个班,说实话,我一直是战战兢兢的,很多人或许会觉得一年级的美术课程内容很浅显,很容易。但我觉得不是这样,我不断地告诉自己,我是这350位孩子进入小学的第一位美术老师,孩子们对美术认知的起点或许就是从我开始的,多年以后,当他们想起美术这门学科的时候也许脑海里会浮现的就是我给他们上课的情景。在开学前的那几天,我脑补了各种教学的画面,努力地让自己平静,但当我真的站在讲台上的时候,第一次面对讲台下五十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时,说实话我的内心很震撼,他们安静地看着我,目光齐刷刷地投放在我的身上,那一刻,我觉得我的职业不同于社会上的任何一种职业,因为它有着无可代替的重大意义,我们承担着育人的责任。那一刻,我理解了享誉教育界的那句经典名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我让孩子们拿出自己的图画本,我注意到孩子们都亲切地叫我”画画老师“而不是”美术老师“,我问他们是否知道这节课是什么课?他们答道:”美术课“,我问他们是否知道美术课和画画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小家伙们都很疑惑的不出声了……

我的第一节,我用自己简单的语言告诉了孩子们美术是什么,它不仅仅是画画。

晚上放学后,我写了一篇自己的教学心得,我们总觉得美术技能很重要,但其实美术理论也应该每时每刻的得到关注并加以运用。我也在想,未来等我教高年级的时候,或者孩子们再大一点的时候,他们提出的问题我是否能回答?我是否能够做到在每一节美术课上都能让孩子们有所收获。我想这应该就是于漪老师要求我们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原因吧。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的确,教师责任大如天,但我们所传授的知识是永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永无止境,不断地探索下去。

轻轻合上书本,体会于漪老师的心路历程,彷佛是在倾听于漪老师的谆谆教导,钦佩她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还能坚定信念;钦佩她在被疾病所累,仍执着于教育教学,身体力行;钦佩她面对困难时的坚定,面对荣誉时的淡然;钦佩她视每一个学生为自己的孩子,用爱感化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我的心灵接受了一次次的洗礼,无数次将自己设想在于漪老师当时的处境之中,然后询问自己我是否能做到?

这样的想象,往往令我无地自容,同样为人师表,同样热爱教育事业,为何我达不到这样的一种境界,这样一种高度?我想,或许仅仅有热爱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还要有无私、执着与坚持不懈,这些更多地体现在精神层面。就像于老师在上海师范大学讲座上谈到的那样:”要把教学视为“精神成长的过程”,学做人师,首先要不断充盈自身的精神世界,讲台无论高低,思想必须要有高度,在教学相长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点点滴滴、汇聚往事悠悠,交织岁月如歌。于漪老师的人格与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肃然起敬。她那种永无止境的追求和永葆青春的热情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终身学习。

《岁月如歌》读后感【篇6】

其次,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如果我们的教育只停留在讲课、讲课、辅导、考试、选拔上,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认为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险的。教师的任务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必须坚持“目中有学生”的唯人是教的原则。

教学、教学,“教”要在“学生”身上起作用,培育“人”才是教育、教学的大目标,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服从于这个大目标,为实现这个大目标服务。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犹如导演一般。总有观众在导演的胸前。目的是引导观众进入情节,调动他们的情感,扩大联想和想象,从而受到影响。

“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但是离开了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对不是我们所要提倡的真爱”。“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zW852.cOM

学生是活泼的生命,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培养他们的成长、发展和成才,首先要尊重他们,从思想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个性。教师要练就一副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长处与潜力,善于‘长善救失’,把隐藏的种种潜力变为发展的现实。

”教书必须教心,教心必先知心。理解不仅是理解学生,更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只有学生信任你,他们才能向你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超越自己,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岁月如歌》读后感【篇7】

第一次见到于漪老师是20xx年在济南大学的一次语文教师培训大会上,于老师被特邀来做专场报告,以前虽闻其名却不太在意,而这一次能与大师面对面,我很快被老人家的演讲所震撼,故此在脑海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听了报告回来,一直想找于老师的著作拜读,正逢学校暑假开展读书活动,推荐于漪《岁月如歌》一书,作为青年教师的必读书籍,于是,怀着好奇,怀着敬意,我开始了阅读。

读罢于漪老师撰写的《岁月如歌》一书,让我更走近了于老师。她象大海,象高山,折服了多少人?但你看本书的扉页上写到: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这不禁让人感到于老师博大精深,又虚怀若谷,体现一代宗师风范。那么,照她的话讲,在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在学做哪一类教师呢?读完本书后掩卷长思,我觉得:做一个教人求真的老师,应该是于漪老师一生的追求。

做真学问。于漪老师文中说,备课,必须一丝不苟,把教材吃透。她说,我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要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力求自己真懂。“真懂”这两个字是苦出来的,于老师身染“胃溃疡、肝炎、腹部大手术、脑缺氧、血尿等疾病”,仍然“挑灯夜战,病榻苦读”,“两三年,把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该具备的文史哲,该了解的中外名家名著都摸了一遍”,真可谓历尽艰难,方“胸中有书”。书中《门在哪儿》一节中提到鲁迅的小说《药》中有个一句子:除了夜游的东西,一切都睡着。一个“着”字有四个读音,在这儿应读什么呢?读zháo的话,后面还有一个“了 ”,才顺妥。于漪老师想到,做老师不能蒙学生,碰到吃不准的地方不能绕道过去、含糊过去。后来,于漪老师从鲁迅作品的英译本中查到:all was asleep而不是sleep,才吃准了是念zháo。类似的刨根问底、独立思考的情况,还有很多,于漪老师备课时常常要到晚上十一二点,做真学问是她一生所追求的,这种求真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真情待人。于漪老师说,情感上的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只要有一点杂质,总会不知不觉地流露。书中《拷问感情与责任》一节讲到,有一个学生,不是一般的调皮捣蛋,而是身上沾染了很多坏习气,会小偷小摸,转到于漪老师班上后,改正了很多。有一次,那位学生与家长发生争吵,逃夜出走了。于漪老师四处寻找,总算找到了那位学生,准备带他回于老师自己的家里。于老师想,他会偷东西,怎么办?犹豫了片刻,于老师马上自责起来,连我对他也有如此的戒心,缺少起码的信任,还谈什么教育?什么爱护?真心实意要他变好,就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他有一个好环境。于是,于老师就把那位特殊学生带回了家。

于老师在文中写到:学生对你教师的一根根肠子都摸得清清楚楚,是真心实意,全心全意,还是虚情假意,是前者,即使你话语分量重一点,他们也能接受;如果是后者,那就会顶嘴、顶牛、不买帐,效果适得其反。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为人为师的深刻道理。

记真人真事。于漪老师的成长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她的教育思想来源于她几十年的实践总结。她在本书中记述的几件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事,也就是一个普通教师所经历的事,有的甚至是她的过失,但读来真实可信,令人佩服。也是文中《拷问感情与责任》一节写到七五届班上一名女同学在做操时不守纪律,于漪老师忍不住骂了她一句“你又不是十三点”!过后,另一名同学在周记中写到:“老师,我们班是没有十三点的,只有阶级姐妹。”于是,于漪老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并接受了同学对她的批评,她还向那位女同学道了歉。另外,书中所记述一些人物是真实的,就在我们周围能找到的:那位在于漪老师公开课前给予指导的热心的崇明老师,那位平时沉默寡语、令人害怕的语文教研组长,甚至对自己的公开课并不理解的丈夫。于漪老师在记述自己成长历史时不回避真实的过失,给我们展现了一位名老师真实的成长道路,读了让人更可信,更具借鉴意义。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名言,在于漪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于老师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任第二师范的校长,但奇怪的是,至今人们习惯上还是称呼她于漪老师,足见在人们心目中她的一代师表形象。

岁月如歌,岁月曾经留下的是悲歌,然而悲歌中催生了壮歌,升腾的是于漪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贞,成就的是她对语文教学不懈追求的情怀,唱出的是激扬飞越的欢歌。感谢于漪老师,感谢《岁月如歌》,读完此书,让我一清如水,心无旁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岁月如歌》读后感【篇8】

读《岁月如歌》有感

于漪是著名的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

近日,我读了她的著作《岁月如歌》,得益非浅。于漪在书中向我们讲述了儿时求学的艰辛与欢乐,表达了对自己老师的怀念与崇敬,讲述了从刚上讲台的紧张与困难,到怎样把握课堂教学的主宰,书中也不乏倾诉一名特级教师的甘苦,当校长管理学校的感悟,以及担任人大代表多年殚尽竭虑为振兴教育和提高教师地位待遇陈言献策的心声。翻阅这本著作,我们能感受到于漪一生从教,不管是担任任课教师,还是担任班主任,始终对学生满腔热情满腔爱,她叙述的一个个亲历的故事,一件件感人的事例,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于漪老师一贯提倡教书育人,并且身体力行,书中有她从教50年的经验与体会的总结,有她对学校培养学生、教师成长的真知灼见。

可以说《岁月如歌》写了于老师执教生涯的悲欢和酸甜,写了于老师的成败与得失。也教了我们老师怎么立志立德,教了我们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了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于老师把平凡的执教生涯演绎成崇高的事业信念,在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工程中,用心精雕细琢每个细节,用自己的心血去教育下一代。

她的敬业爱业精神,她的孜孜以求、从不倦怠工作的激情,深深的激励了我。书中细腻生动的文字和难忘感人的故事让我感触良多。

“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是我阅读了《岁月如歌》最拨动我心弦的一句话,这句话最好的说明了于漪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强烈的责任感和执着的追求。于漪老师认为“教师的责任大于天”,“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所以教师的追求应该永无止境。

于漪老师一切为了民族,为了一切的学生。于漪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深深地打动了我。除此之外,更多的是他的钦佩。“让课堂生活产生持久的魅力,首先在于教师对生活有执著的追求,在课堂中倾注自己的爱。

”我也曾不懈追求,期望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舞台,展露才能,交流思想,产生学***究的热情。然而,由于惯性的存在,人们总是缺乏持续的热情,总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放弃追求。面对压力,于漪坚持自我教育,自食其力,她说:

“我用两根支柱支撑自我教育,一是勤于学习,二是勇于实践,二者的聚焦点是反思。”而我在教学中缺少深刻的反思,缺少于老师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崇高境界。轻轻合上书本,体会于老师的心路历程,她在艰苦环境中坚信奋斗才能生存的坚定信念;她为疾病所累,仍执著于身体力行;她视每一个学生为己出,和他们的心弦对准音调;她面对压力时从容,面对荣誉时谦逊……点点滴滴、汇聚往事悠悠,交织岁月如歌,扣人心弦。

她的人格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忠于教育事业的理想的力量令人折服,让人不由对她肃然起敬。她对青春无尽的追求和激情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在工作中要象于漪老师那样有一种恪守敬业的精神状态,有永远乐业的思想境界。在我看来,敬业首先要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这是敬业的前提。英国语言学家罗宾斯曾说“成功与其说是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取决于人的热情”。

唯有热情,方可激发您的潜能,驱使你兢兢业业地去完成工作任务。如果你不能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就会沦为平庸。当看到于漪成功的表面时,不要忘记她的努力,努力和汗水。

从语文教学的外行到内行并无捷径可寻。于漪老师虽非科班出身,但正是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她不畏艰险,努力攀登,以有限的业余时间,遨游在人类知识长河中。其涉猎面之广,简直是令人吃惊;她像海绵吸水,像磁石吸铁,如饥似渴地探索和开发知识的宝藏,日积月累,终于开辟出语文教学的新途径。

其次,敬业要追求完美,这是敬业的关键。追求完美就是把每件事做好,也就是所谓的决定细节和成败。虽然语文教材于漪老师教了很多遍,一些经典课文早已滚瓜烂熟,可是每次上课前她总是要把课仔仔细细重新备一遍,捉摸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考虑着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

她曾说“我当了一辈子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我深深地体会到‘永不满足’是必须遵循的信条。”正是她的不满足,她的“可以做得更好”,她的“追求永无止境”,才使她的学术生命永葆青春。

今天我们如何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做一名教师却一辈子都不想做一名教师,一辈子都不学做一名教师,不可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各种社会压力面前,也有一些教师因为工资低、教学生难、压力大等各种原因而不从事教师工作。我们在选择教师职业时,更应该坚守岗位。高尚的师的师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我要向于漪老师学习,“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我还要拓展视野广泛学,丰厚自己的底蕴,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向周围的老师们学习。

同时作为教师也要向学生学习,于漪老师认为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作为教师要用细心、用爱心、用责任心,慎读、读好学生这本书,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浦师附小沈震峰

  • 《庄子说》读后感(通用8篇)
    《老子说庄子说》读后感大家都会知道一本叫《庄子》的书。可是看完这本书都会发出许多赞叹。于丹就把她的慷慨记录了下来,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庄子心得》。在百家讲坛节目中也谈论过这个话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领悟于丹心语。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窗户学院院...
  • 圣诞欢歌读后感通用8篇
    这是杂文852经过精心挑选的一篇“圣诞欢歌读后感”文章。一本书就如一张旅行的车票,能够承载着我们阅览无数美好的风景,我想您对作者写的作品,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读后心得。读后感应该是你看书后思考的收获的提炼总结。期望本文能够成为您的灵感之源!...
  • 2024《君主论》读后感通用8篇
    我们已经帮您收集了一些与“2024《君主论》读后感”有关的相关知识,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不妨把它分享给需要的人让他们受益。学无止境对任何人来说都适用,一个人重新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不免产生了新的见解。 作为一名读者,撰写读后感可以促进自我成长和知识水平提升。...
  • 枕草子读后感(通用8篇)
    清少纳言,这是个神秘又令人羡慕的人物,她的洒脱,她的才华,她为人处世的态度,都令人羡慕。为什么会如此说呢?就让看完清少纳言所著古文《枕草子》的我,慢慢说给你听吧!当然,我们需要先放下二战留下的恨,因为她是位日本人……刚开始其实有点敷衍的感觉看这本书的,因为写作方式非常不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不过慢慢...
  • [荐]《长恨歌》读后感模板合集
    在认真阅读和品味了作品这部作品后,不禁被他的主人公所感动。 写读后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杂文852小编认真整理了大量信息推出了这篇“《长恨歌》读后感模板”,希望这些参考内容可以为你的工作学习提供不少的帮助!...
  • 献给母亲的歌读后感作文(3篇)
    不断写作文能够提高中文写作水平,写作是表达自己对某个话题不同看法和反应的途径之一。写作文的过程中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注重质量,您为写作文烦恼过吗?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下“献给母亲的歌读后感作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思考和决策有所帮助!...

《岁月如歌》读后感推荐

  • 怀念母亲的读后感作文(汇总4篇)

    2024年02月06日

  • 小狗钱钱读后感范文集锦

    2024年02月05日

  • 说话之道读后感(10篇)

    2024年01月29日

  • 暖春读后感系列(10篇)

    2024年01月21日

  • 《倾听孩子》的读后感(集锦6篇)

    2024年0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