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852 >地图 >教学资源 >

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怎么写

杂文852
阅读 959

相关推荐

数学教学计划怎么写汇总。

新的一学期马上到来了,新学期的教学计划也要开始制定了。教学计划有助于新手老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握,写好一篇学科教学计划要怎么做?期待这份"数学教学计划怎么写"能够为您解决当前的问题,希望这些资料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数学教学计划怎么写 篇1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二班共有学生21人。大部分学生素质较好,个别学生由于各方面原因暂时存在差异。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方面来看,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脱节,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还可以,个别学生仍需继续辅导。

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xxx、xxx同学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还有个别学生由于缺乏自信心,并且懒惰,得过且过造成成绩不理想。

从班级常规看,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精力不集中,上课爱搞小动作,回答问题不够积极等。根据现状,在本学期应分期分类,定出实际目标,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强化训练学生常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在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分数加减法(二)、分数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比、应用题,长方体和正方体、可能性、方向与位置、统计等内容,以及总复习.分数加减法(二)包括: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及整理和复习.分数乘法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倒数的认识,及整理和复习.分数除法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除法应用题,整理和复习.比包括,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按比例分配。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及运算定律的推广和应用,及解决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常用的体积单位及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能性,根据可能性大小的知识,设计一个符合指定要求的方案。方向和位置包括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三、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乘除和四则混合运算,能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解决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4、了解鸡兔同笼问题,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5、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6、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7、能结合具体实例,设计一个符合指定要求的方案。

8、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9、了解数据描述可能产生的误导。

10、了解“黄金比例”的相关内容,会运用比的知识设计图案。

11、能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溶解现象,并应用体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应用题。

难点:分数除法应用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五、教学措施

1、深入教材,认真备课,定好单元计划,提前一周备课。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侧重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3、抓重点、难点、各个环节的突破。

4、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抓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课堂40分钟的利用,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5、对学生要高标准严要求,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教科书掌握例题、习题之间联系,举一反三,灵活学习,真正地把知识学会。

6、精心设计作业,有层次,讲究目的性、科学性。

7、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耐心辅导,因材施教。

六、教学进度:

(一)分数的加减法(二)(6课时)

1、通分——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

4、整理和复习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12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

3、常用体积单位及换算——2课时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5课时

5、整理和复习

(三)分数乘法(11课时)

1、分数乘整数——2课时

2、分数乘分数——2课时

3、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3课时

4、分数连乘——2课时

5、倒数的认识——2课时

整理和复习

(四)可能性——2课时

(五)分数除法(10课时)

1、分数除以整数——2课时

2、一个数除以分数——2课时

3、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2课时

4、分数乘除混合运算——2课时

5、整理和复习

(六)比(6课时)

1、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课时

2、按比例分配——3课时

3、整理和复习

(七)方向与位置(6课时)

1、用数对表示位置——2课时

2、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2课时

3、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线路图——2课时

4、整理和复习

(八)分数四则混合运算(8课时)

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定律的推广和应用——4课时

2、解决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4课时

3、整理和复习

(九)统计(5课时)

1、设计调查表——1课时

2、复式条形统计图——2课时

3、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4、数据描述可能产生的误导——1课时

5、整理和复习

(十)数学与生活(2课时)

(十一)总复习5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怎么写 篇2

教学目标:

1、 能说出幂的运算的性质;

2、 会运用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并能说出每一步的依据;

3、 能说出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能用熟悉的事物描述一些较小的正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

4、 通过具体例子体会本章学习中体现的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渗透转化、归纳等思想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证明规律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合作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 系统梳理知识:

幂的运算:1、同底数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

3、积的乘方

4、同底数幂的除法:(1)零指数幂

(2)负整数指数幂

请你用字母表示以上运算法则。你认为本章的学习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二、 例题精讲:

例1 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成立:

①(-x)2=-x2,

②(-x3)=-(-x)3,

③(x-y)2=(y-x)2,

④(x-y)3=(y-x)3,

⑤x-a-b=x-(a+b),

⑥x+a-b=x-(b-a).

解:③⑤⑥成立.

例2 已知10m=4,10n=5,求103m+2n的值.

解:因为103m=(10m)3=43 =64,102n=(10n)2=52=25.

所以103m+2n=103m×102n=64×25=1680

例3 若x=2m+1,y=3+4m,则用x的代数式表示y为______.

解:∵2m=x-1,

∴y=3+4m=3+22m.=3+(2m)2=3+(x-1)2=x2-2x+4.

例4设表示正整数n的个位数,例如=3,=1,=2,则=______.

解 210=(24)2?22=162?4,

∴==4

例5 1993+9319的个位数字是( )

A.2 B.4 C.6 D.8

解1993+9319的个位数字等于993+319的个位数字.

∵ 993=(92)46?9=8146?9.

319=(34)4?33=814?27.

∴993+319的个位数字等于9+7的个位数字.

则 1993+9319的个位数字是6.

三、随堂练习:

1、已知a=355,b=444,c=533,则有 ( )

A.a

C.c

2、已知3x=a,3y =b,则32x-y等于 ( )

3、试比较355,444,533的大小.

4、已知a=-0.32,b=-3-2,c=(-1/3)-2d=(-1/3)0,比较a、b、c、d的大小并用“,〈”号连接起来。

练习P65 6 8

探究性学习:

在一次水灾中,大约有2.5×105个人无家可归,假如你负责这些灾民,而你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将他们安置好。

(1) 假如一顶帐篷占地100m2,可以安置40个床位,为了安置所有无家可归的人,需要多少顶帐篷?

(2) 请计算一下这些帐篷大约要占多少地方?

(3) 估计一下,你学校操场可以安置多少人?

(4) 要安置这些人,大约需要多少个这样的操场?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让学生再提出一些问题。

五、布置作业:

P64 复习巩固 2 4 5

数学教学计划怎么写 篇3

目标预设

1、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2、在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重点、难点】

探索有序的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设计理念】

“因数与倍数”这节课的内容,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安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基础上,由整除直接演绎推理出来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经历的过程,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的、冰冷的。而本节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操作和想像活动,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之上的,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考的结果。

【设计思路】

例1通过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出不同的长方形的操作,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在此基础上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例2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接着通过“试一试”让学生再找出两个数的倍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例子,发现一个数的倍数中最小的数、最大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例3教学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过程和例2基本相同。“想想做做”利用倍数和因数的概念阐述两个数的关系。最后的游戏既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感受并认识因数和倍数

1、拼长方形导入

(课件演示12个小正方形)

这里有12个大小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请你用它们摆出一个长方形,行吗?提出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着在脑子里摆一下,不能想象的就在本子上画一画。

2、谁能用一个乘法算式来表示你的摆法?(学生回答)

3、根据学生回答,提问:请大家想象一下他可能是怎样摆的?还可能是怎么摆的?

4、还可以怎么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学生回答)

他有可能是怎样摆的?能想象出他的摆法吗?

(依次让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并在屏幕上显示这三种摆法)

5、讲述: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我们还得出三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以3×4=12为例,3×4=12,从数学的角度看,我们还可以说,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我们还可以说,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板书:因数和倍数)

6、结合另外两道乘法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请同座两个学生相互说一说。)

7、说明:为了研究的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专指不是零的自然数。

[设计意图:“因数与倍数”这节内容,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安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基础上,由整除直接演绎推理出来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经历的过程,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的、冰冷的。而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操作和想像活动,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之上的,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考的结果。]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从刚才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知道12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是不是只有12呢?你还能找出一个来吗?

把3的倍数用你认为合理的方式写在纸上(师巡视)

2、展示一个学生的作业纸让其说出找3的倍数的方法,在取得学生统一的意见之后师归纳小结方法。

总结:我们可以根据想3×()=()的方法来有顺序的找3的倍数。

3、试一试:2的倍数、5的倍数

4、引导学生观察3、2、5的倍数的共同特点,并归纳出书上的结论。

三、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你能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

2、试一试,看谁能挑战成功。(学生独立找36的因数)

3、交流找的方法。交流时注意:(1)你是怎么找一个数的因数的?

(2)你怎样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3)找到什么时候结束?

4、怎样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找

提问: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

5、完成试一试:找出15、16所有的因数。

6、观察上面的例子,说说有什么发现吗?(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得出书上的结论。)

强调:找一个数的因数要按顺序成对地找。

三、巩固、提升练习

1、想想做做2

学生填表。

提问:“应付元数”分别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其实都是4的倍数,你能还能举出一些4的倍数吗?写的完么?

2、想想做做3

学生填表

排数都是24的因数吗?每排的人数呢?

3、提高练习

(课件显示:下面哪些数一定是□□的因数。

1、2、3、4、5、6、7、8、9、10)

(1)方框后面藏着—个两位数,看谁能很快说出下面10个数中,哪些是它的因数?

(课件单击一下,出示“21”。)

(2)接着出示“□4”,哪些是它的因数呢?说说你的想法?

要使这个数一定有因数2,那么个位上还可以是哪些数字?

(3)出示“□0”。你知道除了1和2外,还有哪些数也是它的因数?

(4)最后出示“□□”。这一次,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都看不清了,你还能找到答案吗?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组变式练习,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另一方面又巧妙渗透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体现了数学学习的综合性、连贯性。]

四、“对号入座”游戏

游戏规则:

1、每个人记住自己的学号。

2、教师喊一个数字(例如:18),被叫到号码的同学则出列到讲台前。

3、老师喊“所有因数集合”,此时只要是讲台前同学学号数的因数的同学,就必须马上出列排成一排。

4、排错者(非18的因数者却出列,或者是18的因数者却没出列)该组扣一分。

5、以此类推重复步骤2~4。

五、组织学生下课

1、结束语: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关于“因数和倍数”,还有许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探索……

2、组织学生分批下课。

(1)请学号数不少于三个因数的同学先下课;

(2)请学号数只有两个因数的同学下课;

(3)请学号数只有一个因数的同学跟我一起下课。

数学教学计划怎么写 篇4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教学二(3)班和二(6)班的教学工作。两个班的同学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养成了良好的课堂听课习惯,都有较高的数学学习兴趣,这对于数学学习很有帮助。三班的书写是特色,计算速度较慢,本学期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六班的数学学习习惯较好,但是有个别学困生,本学期应关注培优补差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知道“l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新课标第一网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表

一、长度单位(第一至第二周)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三至第五周))

三、角的初步认识(第六周)

四、表内乘法(第七至第十周)

五、观察物体(第十一周)

六、表内乘法(二)(第十二至十三周)

六、量一量、比一比(第十四周)

六、认识时间(第十六至第十七周)

七、数学广角(第十八周)

八、总复习(第十九周至二十周)

数学教学计划怎么写 篇5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本届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如下:

1班平均分:××分,及格率××%,优生人数×人;2班平均分××分,及格率××%,优生数××人。

学生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苗头。优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数学知识掌握得较牢固;而差生的智力和知识发展得较差,数学知识上一些基本的内容还很模糊,课堂上参与度不高,有时还需要教师提醒。

上学期学生学习了有理数及其相关运算,整式的加减,相交线与平行线,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手中的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辅导书甚少,学生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至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乐于合作学习,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部分学生撰写小论文,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得很不理想,这与我在教学中不提倡课前预习,少做笔记有关,我认为课前预习易使学生囿于教材框定的范围和思考方法,不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而不应该用在当“打字员”上。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习、总结上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第7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8章:多边形,第9章:轴对称,第10章:统计的初步知识。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

本章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加减之后的学习内容,是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是中学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开端。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及其解法,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的中的应用,其难点是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和类比、化归、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必备的数学修养和素质,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第7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本章是在一元一次方程学习的继续学习。本章的重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和化归的思想,即化二元为一元,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思想,学生通过经历列方程、解方程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8章:多边形

本章是在学习了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基础上的深入学习,是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主要内容涉及三角形、一般多边形的边角关系。本章的重点是三角形的主要线段(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的概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外角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多边形内、外角和的公式,正多边形铺满地面的道理及其组合。难点是一般三角形、多边形的边角关系的应用和说理。本章由瓷砖的铺设导入,研究一般三角形、多边形的性质,到运用相关性质探索拼地板的问题结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特点,采用“问题――探究――发现”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多探究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第9章:轴对称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图形入手,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欣赏并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利用轴对称性去探索等腰三角形等简单图形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轴对称的概念,常见图形的轴对称性,“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及其逆定理,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能够按要求画轴对称图形并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并能进行说理。其难点是说理。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有关的说理题,使学生能得到较为充分的训练,过好说理的入门关。教材的教学内容上,呈现力求生动有趣、贴近现实生活,对知识的陈述,不仅注重结果,而且尽量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探索空间和手段,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论,教学中要充分应用好教材,实现教材编写者的意图,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应的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内容,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这一内容,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现轴对称变换和数学美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等腰三角形中引入了较多的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通过折纸、观察、归纳等方法去探索和发现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性质,教学中要充分进行实验。通过本章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和谐与美感,提高审美情趣。

第10章:统计的初步认识

本章是在上学期《数据的收集与表示》基础上的继续,主要内容是调查的两种方式,抽样调查与普查,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及其对他们的正确选用,体验随机事件中偶然中的必然,体验随机事件发生机会的均等与不等。重点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及其对他们的正确选用,体验随机事件发生机会的均等与不等,体验偶然中的必然,学习用分析或实验的方法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难点是认识随机事件偶然中的必然,认识大数定律,分析随机事件中成功的概率,认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误用与陷井。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进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中特别重视开展活动,让学生的兴趣在了解探究任务中产生,让学生的思考在分析真实的数据中形成,让学生的理解在集体讨论中加深,让学生的学习在合作探究中进行。

三、本期教学任务:

本期的教学任务主要在知识与技能上:是在“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使学生了解方程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体现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相关,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的解决方法;会正确熟练的解一次方程(组),实践与探索中,与学生一起分析、尝试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各种能力。“多边形”与“轴对称”中,掌握一般三角形边、角和多边形边、角的关系,并会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认识特殊的图形――轴对称图形中隐含着的数学不变量之间的关系,学生能应用相关知识合理的推理,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特征与性质。“统计的初步认识”中,学会数据处理的抽样调查方法,使学生学会统计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合理使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警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误用,让学生体会随机事件的内在规律,体会随机事件中偶然中的必然,会分析简单的机会均等与不等的问题,会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在过程与方法上: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的数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探究方程(组)的解法,经历和体会解方程(组)中“转化”的过程与思想,通过实践与探索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体会消元化归思想,体验探究、归纳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及过程,学会合情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问题—探究—发现”的研究过程得到相关性质,在轴对称中,经历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经历通过折纸、观察、归纳等方法去探索和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在统计的认识中,经历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处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选用,体验随机事件中偶然中的必然。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锻炼与提高,选择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体验数学的和谐与美感,这是情感与态度目标。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0、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11、开展课题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习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数学教学计划怎么写 篇6

新的学年开始了,为了搞好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课堂上有的放矢,特定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班的这些学生来自周围的自然村及社区。他们大部分天真活泼,有礼貌守纪律。也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如上课做小动作,不主动回答问题等。通过入学测评,发现有几个学生学习较差,认知能力较弱。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这册教材的数与代数领域,首先联系实际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认识11——20各数,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并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此之外,还安排了两方面内容:一就是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二就是把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与计算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学习数学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内的一些问题。

空间与图形领域,一方面利用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宽窄、厚薄,初步建立长度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圆柱和球,初步感知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再一方面,结合具体情景,

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

统计与概率领域。一方面,通过“分一分 ”初步学习把物体按某种标准分类;另一方面,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体会统计的价值。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教材注意结合上述三个领域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有关教学内容的体验,联系现实情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全册教科书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结合1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安排了《找找周围的数》《大蒜有几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 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联系实际问题认识加法和减法,探索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认、读、写20以内的数,会用2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2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初步学会用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认识数0,体会0的含义,知道0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 ※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初步感受简单的估算方法。

※初步学会解决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多少或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还剩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能判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轻重。

※能探索一些简单现象中隐含的规律。

(2)在具体情景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能比较简单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联系生活经验,在具体情景中认识上下、前后等方位,能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物体位置关系。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在活动中初步感知他们的基本特征。

(3) 联系具体情景,经历把物体进行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能根据物体的用途、形状、颜色或其他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初步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整理后的数据。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在数

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的思考;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初步体会统计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分析、推理,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景和问题,发展简单的合理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2)初步学会从实际生活和显示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帮助与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兴趣,有喜欢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2)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验数学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数学思考的价值。

(3)能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并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

四、教学措施

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有一条清晰的逻辑教学思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有成功感。

优生措施:做好优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定时开座谈会,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和意志,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轻装上阵。在教学中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与动机。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他们通过活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创造与探索的空间,释放创造潜能。

  • 新课标教学计划汇总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新学期马上就要到了,所有的教师准备开始在制定教学计划了。写好教学计划,才能有条理的进行自己的教学,一篇优秀的学科教学计划是怎么样的?关于“新课标教学计划”我们进行了深入研究精心汇总了相关资料,享受了本文内容后您或许能够收获一些新的有用的帮助信息!...
  • 病从口入教学反思怎么写汇总
    编辑为您精心准备了一份“病从口入教学反思怎么写”相关资料。教师不仅教导学生好好读书,更是教导学生好好做人,身为教师,精心准备一份教案是非常重要的。教案,是教师一堂课教育进程的表现。知识源远流长欢迎大家参考下面的内容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库!...
  • 数学教育教学计划集锦9篇
    小编为您整理的“数学教育教学计划”将会告诉您一些重要的知识。马上就要迎接新的一学期了,教师们可以开始制定新学期的教学计划了。教学计划可以让教学任务圆满的高效率完成。只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切勿泄露或用于其他违法用途!...
  • 小班幼儿数学教学计划精选
    一、教学内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比较长短,比较最长和最短。比较粗细,比较最粗和最细,按规定排序,数数,6、7、8、9、10的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形状特征,里和外,空间位置,整体与部分,逻辑推理,共24个学习认识内容。教学目的要求:二、目的:1、激发幼儿对事物中存在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及...
  • 数学单元教学计划1000字
    一、教材简析: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几何中的“三视图”是工程制图、机械制图的基础,在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
  • 数学教育教学计划集锦9篇
    栏目小编为您整理的“数学教育教学计划”将会告诉您一些重要的知识。马上就要迎接新的一学期了,教师们可以开始制定新学期的教学计划了。教学计划可以让教学任务圆满的高效率完成。只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切勿泄露或用于其他违法用途!...

数学教学计划推荐

  • [教案]数学教学反思一篇

    2024年02月04日

  • 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优秀(10篇)

    2024年01月23日

  • 完全平方公式教学反思精选

    2024年01月22日

  • [荐]中班语言微笑教学反思(精选6篇)

    2024年01月08日

  •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1500字

    2024年01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