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852 >地图 >作文 >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杂文852
阅读 780

相关推荐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心得体会7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篇1)

李凯站在如今时光的高度,俯望经历过的夏日,一个学期就快结束,那时为了应付初入教学时的胆怯,在网上浏览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有关教师教学的方法与建议。

我带着众多疑惑开始阅读这本书,渐渐填补着我脑海里关于教学的空白。

母婴分割线

有句名言说:“书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不错,的确是这样。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教育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一书。

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推荐,每一条推荐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是一本十分好的教育名著。

阅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感触颇深,启发非浅。

读完此书发现,虽然此刻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此刻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应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以下就几条给我印象最深的推荐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随笔一

在书的开头,提出了一个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一年级落后、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开始出现?”?而到了

2、 三年级甚至有绝望的学生?"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是否实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个性是弱势群体。

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

他们不是我们的礼物或个人魅力的对象,也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的灵魂。

我们就应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学困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到,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应该来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并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练习。

学***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资料,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

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随笔二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个学生的自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个人表现的看法。

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大多数时候,我们不满意的学生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成绩不能让我们满意,他们达不到我们希望他们达到的资格或优秀——也许他已经努力了,或者至少已经尝试过了。

我们教师就应认识到,同一知识,有些学生是接近然后到达,有些是到达然后超越,有些是用很快的时间就能到达,有些则需要你的再三的期盼与忍耐对不一样的儿童来说,这是不相同的。

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

无效劳动——这可能是学生和教师可能遇到的最大危险。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随笔三

教师的时间从**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每节课,我都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备课。

然而,直接准备,或现场准备,只花了大约15分钟。

“读书,每天不停地读书,与书结下终身的友谊。

"我认为读书不能只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书,甚至不能只读与教学教育有关的书,教育者就应把视野放得异常开阔,有必要把哲学、美学、宗教、心理学、文学、最新科技理论著作纳入自我的必读书目中。

在学校工作的这段时间,使我发现了在我看来是一项重要的秘密――也能够说是一条特殊的教育学规律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持续在记忆里,到达终生牢记的程度。

不妨设想一下,我们盖一座漂亮的楼房,但是把墙基打在很不牢固的混凝土上,灰浆不断地剥离,砖头也在脱落;人们每一天都忙于消除工程中的毛病,但是始终处在楼房倒塌的威胁之下。

很多四至九年级的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都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正在盖楼房,但墙基却开裂了。

许多落后的学生没有弱智,但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

只要他们认真指导,就能赶上。

我们必须要做到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持续在记忆里,到达牢记终生的程度。

学生是人,不是工厂里的产品。

教者尊重学生不妨从尊重他们的现状做起,为每一位学生确定适合他自我的"临近发展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信地发挥出他的力量和潜力,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唯如此,方能不误人子弟,方不致成为教育的罪人。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篇2)

读书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享受,在知识的海洋中游行使这个寒冷的寒假也温暖了很多。而在读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除了幸福与享受之外,我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触,得出了很多体会。

一、作为教师应该不断进取,不断地扩充自己。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扩充自己,始终走在知识的最前沿上才能使自己的知识更加的丰富,而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这样学生才能在你身上学习到更多。而任何形式的知识扩充都将对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帮助。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育者,学习是唯一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用思想去陶冶学生的心灵,因为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做一个成功的教育者,教育出成功的学生。

三、对待学生要学会宽容。“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教育应从宽容开始。谁都曾年少轻狂,青春叛逆,用作为一名教师的爱去宽容你的学生,包容他的小缺点,小错误,教育必不可少,但方法却可以多种多样,不同的惩罚措施也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只 有学会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爱学生,学生才会学会理解你,爱你。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篇3)

有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阅读对我们教师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许多条件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一种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当要不断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要博览群书,要能在书的面前静下心来,要善于对书本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方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座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面对今年暑期即将迎来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从现在起我要做一个持之以恒的读书人,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涵养变得越来越广阔,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篇4)

阅读了“和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这一章节,让我不禁想起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会经常会有一些讨论的环节,我会让孩子们与周围的好伙伴一起讨论,而在书中作者建议教师要扩大互动的人数、将“一对一”的形式变成“多对多”,是的,我们为什么要把孩子们的“朋友圈”缩小,应该扩大孩子们的讨论范围,这样孩子们会获得更多的知识,也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别让孩子产生不良的感觉”,看到这个小标题,我有些诧异,日常教学中会有什么事情会让孩子产生不良感觉呢?通过阅读作者举出的例子,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对孩子们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看了该章节让我想起有一个故事叫“打开另一扇窗”孩子就像一扇窗户,一面窗户前的风景并不代表外面的整个世界,教师要试图打开孩子的另一扇窗,看到孩子的优点,采用正面教育方式,才能避免孩子产生不良感觉。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篇5)

暑期,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认真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读完后深感这是一本值得我们教师研究的好书!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教师,从书中获取知识,提升各方面的修养尤为重要。

下面我就书中的好建议结合自己工作实践,浅谈一下对学困生应该怎么做:

一、心存关爱,因材施教,绝不放弃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他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就会充满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能放弃,绝不能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还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适的教育方法,就不会有永远的后进生。他用毕生的精力在研究学生,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在他的眼里,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后进生,每位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对后进生从来不放弃,而是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地研究学生特点,进而寻找到帮助学生的方法,最终让他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想,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这么做,是跟他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密不可分的。而我们呢,提高不了后进生,便抱怨他们,甚至是放弃他们,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下,一些老师失去了等待后进生转变的耐心,再加上平时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无几,研究学生更无从谈起。这样又怎能帮助后进生提高呢?读了此书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就一定要多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想要帮助后进生就一定要结合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经验去研究学生。两者相结合,就会在教育工作中寻找到工作的成功与乐趣。

二、转变角色、循序渐进、引导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我们有时会很不解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可学生还是没做对?”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其实,我们在讲解时,有时忽视了学生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从书中我也深深地领悟到,我们教师要重视自身角色的转变,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有些知识在学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时,教师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让“知道的人讲给不知道人的听”。爱因斯坦也指出:“教师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因此,我们应通过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让学生在心与心的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尽管他们的语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们传达的思想却是一致的,只要教师不时地矫正、提升,教学的效果应是十分明显的。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加正视“教师的身份”。

三、改进方法、调动情绪、控制注意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备感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学困生的思想特别爱开小差。其实很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内心是很想学好的,但他们由于基础差,不懂的知识越积累越多,上课时就越不知从何学起.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他们的学习成绩会更差;但如果采用强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因为他们并没有从心底里认同!看来怎样才能使学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想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就应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并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一种自豪感。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做一些猜谜小游戏、动手动脑的活动等,让他们的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应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讲解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从而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进而集中注意力。还要采用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和少批评等方法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遇,从而使学困生逐渐进步。教师可有意识的出一些较简单的题目,然后叫他们上台板演或回答,若“学困生”答对,则予以表扬,让他们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的;若没答对,教师也应予以鼓励,相信他们下次能够会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

四、加强阅读、发散思维、提升素质

书中有这样一条建议:“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阅读对老师和学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老师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需要大量地阅读书籍,后进学生想要改变糟糕的学习状况更需要大量的阅读。阅读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例如他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说:“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联系实际看来,这里的让学困生阅读应该不是那种放任自由的读,而是因人而异,有指导性的阅读。不仅学生要读书,老师也要坚持读书,“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俗话说的好:站得高,看得远。你书读得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多,思维开阔了,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就有办法解决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

以上是我在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认识,还远不能涉及这部著作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今后我将通过精心地阅读、细细地品尝,深入地感悟,把其精华结合实际灵活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篇6)

人活到老学到老,这永远是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古人早就说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有潺潺流淌的一汪清泉活水,就得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一本教育专著——《给教师的建议》。《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本专著,但丝毫看不出理论的成份,每句话皆让人感觉都是出自实践的经验

之谈。虽然时间离我们已有几十年了,虽然这本书的背景是在前苏联,但对于我们中国

现在教育,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的意义。

书上说: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其他著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我觉得,我们的许多研究论著,往往宏观的原理性的论述多,结合现实的.可行性则基本缺席,这也是许多人不大看重社科研究论著的一个原因。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个强烈感受,就是与现实的紧密联系,问题意识,忧患意识流淌于字里行间,而一个个社会现实中实际生动的事例,则支撑起了这种问题意识,使全书血肉丰满,鲜活,充实,激起你对现实的关注,激起你对现实的思考,并在这种关注思考中,令你得以专注地读下去,而绝无某些政治思想读物的空洞,苍白之嫌,生动的点,概括的面,点面结合,具体生动。

书中提到有关阅读的事,苏氏认为不要因为孩子成绩差,而不让他阅读,恐怕会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相反,一个孩子如果不加强阅读的训练,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我认为,功夫在诗外,中国的古人已讲过,这是极有道理的。阅读,是建立在实践上的。现在的一些教师和家长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看法,认为看课外书会影响学习成绩,于是禁止让孩子看这些。其实恰好相反,没有了阅读,孩子一味沉浸在做习题的单调中,他是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的,也是不能提高学习的能力的。没有了阅读,孩子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就显得过于单纯,如果因为发生一点不益于他们的事,他们便不能自拔,想不出解决的方法。因此,阅读近者是对阅读能力甚至学习能力都是一个飞越,远者则能够进入这个大环境中,在环境中变得通达,从而产生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古人云: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何其憎也,乃不堪一睹也。

对于学习中的作业,书中认为首先要做好前期工作,尽量减少不该有的错误,让孩子一写就正确。有人认为先让孩子尝试,尝试不成功是没有关系的,孩子能够在一次一次失败中接受教训。但苏氏不这样认为。他说作业批改已经不是目的,只是定期检查便可。这种说法却是让现在一直扎在作业堆里不能自拔的教师们一个很大的启发的。作业固然要改,但要注重效率,讲究方法,让改作业发挥最大的成效才是最重要的。

《给教师的建议》里对时下父母们还是非常看重的分数作了非常科学的分析。可惜现在大部分的家长甚至教师还是一直把分数放在第一位,认为分数高就是学习好,分数高就是好学生。于是剥夺了孩子双休日的休息权利,让他们参加这样那样的学习班,进行这种那种的培训。有些家长即使有些犹豫,但最终抵不住别人家的孩子个个都往往学习班时去。正像一个同事所说的那样:如果不参加学习班,肯定比不上人家。

书中还描述:母亲和父亲打心眼里关心儿童的成功和失败,他们就逐渐懂得了尊重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这门很微妙的学问。同时,在学前期进行一些教学,还可以防止家长们产生一种错误的想法,即认为“只要逼得紧一些”,就能使儿童在学习上得“高分”。我们力求使父母们懂得:对学业成绩的评定,并不反映对儿童道德面貌的评定。违背了这一点,会给儿童带来很深的痛苦,有时候甚至摧残他的心灵。我们认为,不能容忍把一切都归结为一条简单化的结论——好分数就是好学生,没有得到“应得”的分数就意味着这个学生“不够格”。在这种奇怪的、缺乏教育学常识的观点里,没有把人看成是多种特征、品质、才能和爱好的和谐的统一体。

这本书已经出版了几十年了,但现在的家长们老师们竟还是依然故我地抓分数。这样的应试教育是要付出代价的。这种代价,有的已经显现出来,比如信仰的缺失,比如道德的沦丧,比如文化的没落。这是很可怕的,甚至是很可悲的。

经常说以人为本,但现在何尝真的“以人为本”了呢?教育就是培养人,就应该以人为本,这是理所当然的。但现在的教育偏失了方向,好像更注重某种功利。这种功利,让一些教师和家长忘记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而是一味地跟人家比,人家孩子考试考得怎样。其实,正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考个90分对有些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退步,但对有些孩子来说就会是一种大进步。总之,尊重差异,立足人本,那才是最重要的育人观。

所以读了这本书,我想给自己,也给我的同行朋友们说一句:读书吧,朋友!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篇7)

年前在网上下载了一本耳熟能详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的电子书,一边读,一边不住地感叹:这样的好书,如何会到快三十岁的时候才与之邂逅呢?

但无论如何,今生能够相遇,总算幸运且幸福。

读第一遍,思想和行为得到了切实有效的指引;如今再读再想,还是有无数次的激动!那些渐被世俗淹没的教育理念、信念,再一次油然生长。没有高高在上的理论,没有毋庸置疑的原则,然而无论哪一位一线教师读这本书,都会产生无比亲切的感觉。透过文字我们能够清晰地看见,其中的智慧之源,既不在飘渺的天际,也不在封闭的大脑——”苏老师“的智慧,无一例外的源于实践。

那本书中所包含的大爱精神与教育科学理念,闪烁着永恒灿烂的智慧之光。循着光芒,我望见了我的导师,他亲切的告诉我:爱,不是空洞的口号!

许多老师曾在学期小结中写过:”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然而,”热爱“一词有着怎样丰富的内涵,又有几人做过深刻的反省?在”苏老师“那里,”爱“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体贴入微的了解,是科学有效的施教,是全面的、面向全体的关怀……他了解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特征,了解每一个亲子教过的儿童个体。

在这里,我不有自主地要摘录他的原文,以此表达我对其语言、思想与行动智慧的深深敬仰。《给老师的建议》开篇便说:”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文中写道:

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这样的话,对于那些严重只有优生、只见集体的老师来说,是多么有力的批判啊。真正满含爱意的老师,心中应该有具体的每一位学生,而且,懂得向每一个不同的个体,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以帮助每一个孩子点燃心中”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他还明确提出,因材施教的首要目的,便是”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这就是我们现在说得很响亮的一个词语:生命化教育。

在第6篇《谈谈”后进生“的工作》中,他又针对后进生的特点,具体谈了如何有效地对其开展工作:

对后进生来说……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千百次的观察使我得出结论: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

——如此,就是”苏老师“爱的方式。他不说一个爱字,却实实在在地用行动在爱着。现实中有许多老师,要求孩子反复抄写、死记硬背,课时事实证明,如此做法收效甚微。这正是考验为师者爱的能力的时候。

在第30篇《谈谈直观性问题》中,他又理智地认识到某种教育理论对不同年龄儿童具有不同的适用性。文中说道:

低龄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如果不形成发达的、丰富的情绪记忆,就谈不上童年时期的完美的智力发展。小学老师们,要到思维的源泉那里去、到自然界和劳动中去教会儿童思维。

在这里,”苏老师“认识到了小学与中学的差别,他清晰地阐述了要在小学里强调”直观性“教育的原因——小孩子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进行思维的!但他的理论不是停留在某一种认识上,因为儿童是不断成长变化的个体,所以,他的理论见解也是发展变化的:

应当逐步地由实物的直观手段向描绘的直观手段过渡……要教会儿童理解符号式的绘画——草图、示意图等……

这些充满发展观的理论让我们看到,教育真的是一项复杂的科学工程。真理和谬误有时候仅仅一墙之隔:同样是实物的直观性,普遍用在一年级是正确的,普遍用在三年级就成了一种谬误。

尽管教育十分复杂,”想说爱你不容易“,但是,”苏老师“又用不小的篇幅写出一些操作性极强的建议。让我们明白:教育是触手可及的事情。

《建议》中,有不下于20条的具体可行的操作性建议,为了使操作指导更有说服力,期间又不乏深刻到位的理论见解,这样使读者能够更加心悦诚服地采纳他的建议。在第10篇《第一次学习新教材》一文中,他写道:

学生学业落后、成绩不及格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没有学好。

……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千万别让他光是听别的学生的流利回答,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

如何设法让每一个孩子独立思考呢?做老师的自然各有各的十八般武艺。”苏老师“提出了他的做法供读者参考:给予较多的事实和较长的实践,亲眼看到的学生是怎样独立完成作业的的,不许学生在课堂书面练习中犯错误,等等。确实,在我们当今的大班化教学当中,缺乏独立思考的学习现象随处可见,尤其是一问几答的课堂模式中,有相当多沉默孩子的思维处于半停滞状态。所以,怎样用多种方法,耐心机智地促使每一个孩子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积极地独立地思考,值得我们不断思索、实践。

在第28篇《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中,”苏老师“又十分明确地指出要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尤其是那种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在这里,他用科学的理论阐述了劳动对智能的促进作用。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不能看见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他离开”事实“就难以思考。劳动的典型特点,就在于它的哥哥步骤和操作之间都有依存性,而且它要求高度的注意力、精神专注和动脑筋思考。

然而我们的教育现实却与”苏老师“的理想相差甚远!限于条件,学校教育基本上是书斋式的,哪里谈得上多少劳动教育?感到可悲、无奈之后,唯有用”家校联系“进行补救:告诉家长劳动的意义,让他们鼓励孩子参与一切可能参与的手工制作、家务劳动、社区劳动。

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达到教育家期望的高度呢?这可是值得一辈子去思索、去实践的事情!

  • 初中军训日记心得体会集锦
    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篇关于“初中军训日记心得体会”的文章,感谢您来读本文希望您可以从中收获许多实用的知识。当我们对工作有很多感悟时,总结生活和经验我们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交流心得体会可以拓展我们的见识。...
  • [参考]高老头读书笔记
    要想拥有一份清晰的人生规划不妨从读“[参考]高老头读书笔记”开始,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 用读后感来总结阅读体验,有助于更好地消化和吸收书中信息,你是不是觉得你的读后感并不是很优质?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从这里寻找答案! 小说《高老头》在《人间喜剧》占有一个特殊的地位...
  • 奋斗青春观后感心得体会(集锦8篇)
    当我们经过不断反思,获得了一些新的看法时,我们可以将心中积累的话语写成一篇心得体会。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被要求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下面编辑给大家分享“奋斗青春观后感心得体会”,只要不断提高自己就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 杜甫传读书笔记汇总
    写好读后感的诀窍是什么?读完作品后,我受到了启发,总算找到了我一直想找的答案。 领会到该书所传达的精髓,才能写出真正有内涵的读后感,希望这份“杜甫传读书笔记”能够达到您的预期。...
  • 弟子规读后感心得体会汇总
    杂文852小编为你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心得体会”资料让你少走弯路事半功倍,阅读本文内容或许能够为您解决深陷的困境帮助您重新理清思路。在我们对一些事情出现启发时,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方式对心态进行记录。心得体会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强化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教师读书笔记8篇
    书籍是宝贵的财富,当读完关于教育与爱类型的书时,我懂得了关爱与宽容,在读过了作品,对于里面的情节非常感兴趣。 读后感是反思和探究自己对书中信息的理解和感受,怎样写出层次分明的作品读后感呢?杂文852编辑今天为大家准备了一篇讲述“致青年教师读后感教师读书笔记”的好文章,经过阅读本页你会对某些问题有更深...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推荐

  • 小学作文我最难忘的一件事合集(7篇)

    2024年01月23日

  • 单项商品订货合同集锦(3篇)

    2024年01月21日

  • 演讲稿作文加评语集锦

    2024年01月20日

  • 记一次春游作文(篇二)

    2024年01月20日

  • 春节在家里是怎么过的作文(精选3篇)

    2024年0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