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852 >地图 >读后感 >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

杂文852
阅读 681

相关推荐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精选5篇。

作者的作品在读过之后能给人醍醐灌顶之感。 读一本好书,写下读后感,是天经地义的,我们非常喜欢为您提供这份精美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感谢您花时间阅读希望你受益!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篇1】

中国近代遭受了100多年的外来侵略,也进行了100多年的民族抗争,我惊呼于中国顽强的毅力,在如此内外交困、满目疮痍的境地下竟能屹立100多年之久而不覆灭,最后存活下来并逐渐恢复、成长、壮大!有压迫就有反抗。有1840年的鸦片战争、1857年的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1884年的中法战争、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5年日俄在中国领土上的战争,1931年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的全面侵华战争,就有从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到清朝爱国官兵的反抗、从广东三元里人民抗英到沿海人民抗击侵略的反抗、从**军民抗英到台湾人民反割台的反抗、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运动的反抗、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的反抗、从抗击日本侵略的“九一八”事变到全中华民族的抗日斗争的反抗。

支撑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在四分五裂状态下“站起来”的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顽强反抗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将我们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正是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走向大发展大繁荣。

读了本章“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节选)”后,我深刻理解到中国百年来的革命运动的对象、任务、动力以及性质都是在摸清中国当时现状的情况下“对症下药”的,都是符合国情,实事求是的。正如毛泽东在其“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所说:“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查,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中国革命是在分析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进行的。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而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国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了,它们从封建社会脱胎而来,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前身,一部分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前身。

因而,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化就显而易见了。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在内受到封建势力压迫,在外受到帝国主义剥削,它们二者竟还结合起来采用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订立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经商、办学传教麻痹中国人民的精神等等残酷行为,加之中国内部封建主义的压迫,造成了中国东西、城乡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极端不平衡,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也是世界所少见的。

因此,在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下,中国革命确立了自己的革命目标、革命任务、革命力量和革命性质。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它压迫和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即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还有在一定时期内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与人民为敌的资产阶级的反动派。

中国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最重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中国革命的动力即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力量,主要有以下几个阶级和群体:一是地主阶级内除了投降派和保守派以外的,还有抗日积极性的中小地主出身的开明绅士即带有一些资本主义色彩的地主们;二是资产阶级中带有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中就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间内参加当前的反帝国主义战线的买办阶级和需联合抗日的顽固派,民族资产阶级中就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国主义和反官僚军阀**革命的阶级;三是农民以外的各种类型的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四是约占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农民;五是受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封建势力压迫的无产阶级;六是需要改造的无正当谋生途径、缺乏建设性的游民。

其中,无产阶级由于自身的优越性和时代特征,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和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这个革命的领导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为了完成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革命争策、革命方法和正规的斗争战略。

仍是那句话“有压迫就有反抗”,伟大中国不屈的历史铸就了今日中国薄发的精神!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篇2】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圆明园)观后感上了半学期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感觉受益颇深。吴原元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上课内容,向我们展示了许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电影与《凤凰大视野》的节目**,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般地目睹了那一段段历史的血汗与眼泪,那一股股为国的热情以及遭拒与失败的无奈。我通过其知道了许多以前中学历史课上没有提及的历史内情,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之间的牵连与瓜葛,真正认识了那一位位在历史中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铮铮硬汉,还有那些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能人异士,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笔笔点睛之处。

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最初放给我们看的《圆明园》史诗电影。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过圆明园历史上最丰富多彩的运动,从来没有看过圆明园历史上最壮丽的画面,也不可能一个人去参观这座美妙的“万园之园”。原来,圆明园的历史并非始于1860年。

"圆明园"这个名字已然不仅仅是一座皇家园林的名字了,它代表着一部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也是让国人最具民族自豪感的"园中之最",更是让其后千千代代的国人为之神往、抱憾和缅怀的绝代佳作。《圆明园》真实地再现了大清帝王家族隐秘的生活,创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它既不同于故事片,又不同于传统的纪录片。这是一部独特的史诗电影。

尤其是清晰凝重的叙述,不断的视觉冲击和缓慢的拍摄节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不仅是中国屈辱历史的爱国主义教材,也是中国灿烂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蓝图。在圆明园宏伟的建筑背后,我看到了雍正的艺术情怀和治国志向,看到了乾隆的傲慢和对西方艺术科学的蔑视。

也许任凭我们的大脑如何联想与描绘,都难在那满目苍夷、断壁残垣中,寻找到其300年前的模样,而这部史诗帮我们再现了这场举世瑰造的绚烂多姿,历史也在这滔滔的洪流中更加的惊艳与迷人。圆明园的诞生是因为清朝的繁荣。它有俯瞰世界的姿态,但也随着清朝的腐败而消亡。这种消逝好像秋天的落叶,灿烂了一个夏天,终究还是随着夏天一起走了,走得那样义无反顾。

我觉得它的毁灭应该是一种必然。它真的不属于我们,它只属于大清王朝。它注定和阿房宫一样不属于后世的我们。

它留给我们一个美丽的倩影,任凭我们猜测臆想,让圆明园的"一生"多了一丝凄美,让人心生怜爱。圆明园的壮丽梦想让很多人失明,包括雍正和乾隆。当梦醒时,也许只有那个时候的咸丰和那个时代的人才真正明白自己身处的世界,直到这个梦变得支离破碎,才看清这个世界。

但即便如此,即使梦已经被唤醒和终结,也有人不愿意从梦中醒来,期待梦的延续。这就是为什么列强入侵和占领中国时,清朝皇帝从努尔哈赤到溥仪,从本质上和形式上真正结束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圆明园在清朝灭亡前被毁,也许预示着什么,但是遗憾的是,清朝的皇帝也好,**也罢都没能做出改变,也无法改变什么,预示终于变成了现实,船到江心,悔之晚矣。

在欣赏修复后的圆明园雄伟、幽静、博大静深的同时,我的心不止一次地叹息。这个清朝自建的梦,一个今天人们曾不止一次想象的梦被摧毁,是谁的错?难道真如维克多·雨果所说那样,这座只有在《一千零一夜》中才会出现的仙境是毁于格兰特将军及其士兵之手?

如果是这些可憎的侵略者点燃了炸药,那么我想一定是中国土地上最后一个埋下导火索的帝国。一千多年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哪怕是内火战乱、外敌入侵,就算是在最为孱弱的宋朝,中国的国力依然排名第一。

究竟是什么让一个曾经繁荣的帝国最终落入了西方的枪械之下?我的回答是:落后的科技、僵化的思想。

正因为这样,我们拿着弓箭与大刀的士兵们才会在列强的大炮与火枪面前宛如手无缚鸡之力。我仿佛可以听到可恶的老外在骄傲的笑着,笑着他们的胜利,笑着他们的伟大,笑着中国的腐败。中国在“大国”美国中迷失了自己,封闭了自己,切断了自己的未来,最终切断了一代圆明园在敌人炮灰中的地位。

“如果我们落后了,我们就会挨打”。这是我们祖先的血的教训。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德·布拉瑟曾说过,圆明园的灾难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大灾难,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场大灾难。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态度,认为历史上犯下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因此,我才不支持重建圆明园,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痛",这一块代表着中国那段屈辱历史的疤痕,就屹立在我们的首都北京,这么的触目惊心,只有这样,才能时不时地提醒与督促着当今中国,发展才是硬道理,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一国不进则退,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教训,国家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同人民一起一心一意谋发展,谨记这为了忘却的纪念--圆明园。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篇3】

从《经济学家》杂志中写道的也可以也可以看出:“我们千万不可沾沾自喜,以为给我们向中国出口的货物找到了同以前一样大的市场...... 更可能的是:

我们与中国的出口贸易将是不吉利的,对曼彻斯特和格拉斯哥产品的需求将减少。”还有“茶叶这样一种必需品涨价和中国这样一个重要市场缩小的时候,将正好是西欧发生歉收因而肉类、谷物及其它一切农产品涨价的时候。这样一来,工厂主的市场就会缩小,因为生活必需品每涨价一次,国内外对工业产品的需求就会相应减少。

”所以马克思主义预言说: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这将是一个奇观:

当西方列强用英法美等国的军舰把“秩序”送到上海、南京和运河口的时候,中国却把动乱送往西方世界。由此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对欧洲大陆的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如1857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它使得欧洲大陆矛盾更加尖锐,革命运动此起彼伏。

例如:意大利民族运动、北方各州反对奥地利、托斯卡纳人民起义、西西里农民起义等。这些革命于太平天国运动有着相同的阶级利益。

正如俄国十月革命给我们带来曙光一样,太平天国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团结的作用,不仅鼓舞了欧洲人,而且推动了欧洲革命运动。

通过阅读马克思的《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我理解了原来太平天国的运动对欧洲、亚洲都有很大的影响,也更能理解为何老师称它为中国民族革命的先声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篇4】

最近翻看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薄薄的一本,所以一口气读了下去。这本书是作者赋闲汉口时,花费两个月时间一气呵成的。尽管如此,却并不意味着它的内容肤浅。蒋先生本人是近代的留洋博士,修的历史学。或许正是他在国外学习到大量德国史和意大利史的资料,对致力于国家统一的英雄人物所震撼,因此他衷心地希望中国能摆脱中世纪的困顿,建立一个富强民主的国家。这本书是他对当时的中国的深深思索。它主要讲的是以中国当时怎么一步步学习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的方案。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近代史要从西方的对外殖民战争讲起。因为一场浩浩荡荡的革命,英国工业革命,这场革命带来进步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产能过剩,使人们先前对生存能力的恐惧自然消除,反而激发了西方人对外扩张的本能。当时是的俄、意、日国家都是在这种外界环境压迫下,走向了现代化。而当时的中国,靠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闭关锁国,一直等到西方列强用洋枪洋炮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自古以来的贸易制度让那时中国真的没有感觉到有改变的必要,有着稳定的农业经济,完全满足人民的生活所需。而且在那之前两千年中国人充满优越感,因为周边那些国家确实在文明形态上相较落后。所以中国并没有在工业革命和新航路发现后跟上世界步伐。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明白他们所面对英国、法国并不是过去的蛮夷,英法等工业国家并不是到中国来朝拜进贡,而是贸易。那时的中国,继续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根本不知道工业革命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变化,因而中国错过了其中一个外国人马戛尔尼来华提到的重构近代国家关系的机会,此后引发鸦片贸易,又因鸦片贸易引发战争,中国由此错过数十年发展机遇,直至两次被打败,方才有人意识到时代不同而思考改革。

中国遭遇西方人的攻击或许是不可避免的,但中国在被攻击的过程中完全有机会有可能转祸为福化险为夷,像日本等许多后发展国家一样大胆接受西方文明。以中国的人力物力,倘若像日本那样接受了科学机械,重构中国文明,那么中国不仅会与西方强国并驾齐驱,而且一定会在国际上重塑中国文明的辉煌。历史是不会改变的,而历史的经验我们是可以汲取的。所谓“穷则变,变则通”,谁排斥改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因此,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的创新改革正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之道,也必将永远处于进行时。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篇5】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本侵华,都得到了证实:

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屈辱。

后来,英法在1856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如果没有这些侵略战争,我认为中国的现状可能会好得多。大批的不平等条约不知道让我们中国人倒退了多少年。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建国以后的发展十分迅速,我们几十年里就完成了别的国家要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务。

就像我们从制造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只用了七年的时间,但美国却要花去200年。虽然我们与美国、英国等国家还有一些差距,但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不挠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有的来自社会底层,有的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有组织,有的自发。像林则徐、关天培、左宝贵、丁汝昌等批爱国将领的涌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造成沉重的打击,社会各阶层的团结一致,让人民看到了希望。

最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五四爱国运动于1919年爆发,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所以我们不必崇拜美国和日本。我们应该崇拜自己。

还记得,小时侯,我学会的第一首歌是《社会主义好》,歌词的最后那一句“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相信所有的中国人也都听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并不是凭空编造的,它们的存在是有依据的,是有历史根源的。

一提到中国,又会忍不住想到让我们所有中国人自豪的“红军长征”。长征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长征精神”却代代相传。

长征途中许多家喻户晓的英雄故事常常在我们的心中荡漾,那种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永雄气概,那种互帮互助、亲密团结的合作精神,那种严守纪律、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都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前进。但在无数的光环下,还有许许多多同样出色的战士,他们或许没有令人们为之称赞的英勇事迹,但“长征精神”在他们身上,同样是熠熠生辉。在这里叙述一个长征故事——“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

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途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有一支普通的红军叫谢益先。当他穿过草地时,他收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

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感到无比沉重!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

两万五千里,在中国的土地上,也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走一圈。我们红军历尽艰辛,爬过雪山,过草原,过赤水,打赢了泸定桥。我们终于突破了包围,取得了革命胜利。从1934年秋到1936年10月,这一历程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为中国的胜利树立了举世无双的历程碑。

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艰辛和惊险,但这段历史仍然带给我们无数的反思。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学习。

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应该把这些精神融入我们自己的血液中,把这些财富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自己成为合格的接班人。

历史,给我的带来震撼的不仅仅是长征,还有辛亥革命,百万雄师过长江,五四运动等等。“知史可以明得失”。我们现在面临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从历史或教训中找到答案,这对我们未来的生活是非常有意义的。

  • 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怎么写(精选9篇)
    经过我们的认真编辑以下为大家准备了“中国艺术精神读后感怎么写”的相关内容,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大家的收获一定都不少。诸多思绪需要倾注笔尖将其写出,让您品尝这篇味道独特的文章!...
  •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读后感精选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读后感”之需求我们已经为您准备妥当,感谢您选择阅读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开拓您的视野。编写完整的记述文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协调工作资源,如果时间允许的话,不妨多看几篇好范文,注意范文的语言精彩之处可以学会如何运用语言打造精彩的作品。...
  • 《乡土中国》读后感模板1500字
    法律系张雪影细细读完了乡土中国,读完之后,我有些迷茫了,尤其是最后一部分生育制度,让我开始思索自己以往视若寻常奉为“常理”的一些观念,使得我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将来的人生方向。费孝通先生认为,人类抚育下一代,出于两个缘由,一个是想通过集体的延续来完整自己,因为个体在时间上是无法永存的;另一个...
  • 决心读后感精选5篇
    暑假里,我细细品读了《海底两万里》这本书,读完后我的思绪飞扬。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的儒勒凡尔纳,波兰人民反对沙皇独裁统治的起义遭到残酷镇压是他创作《海底两万里》的一个导火索。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尼摩船长这个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高大形象,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本书主要叙述了林肯号与海怪相撞,之...
  • 《简爱》读后感精选5篇
    杂文852给您搜集了一些和“《简爱》读后感精选”相关的资料供您参考,第一次读完作品后,我们会被书中的情节惊艳到,震撼到。 写读后感要有相应依据,基于客观事实进行评价,作品中那些情节使人印象深刻呢?希望您对本文感到满意并分享给他人!...
  • 奔腾骏马读后感(精选5篇)
    我们为您准备了全部有关“奔腾骏马读后感”的内容请阅读。读完一本书籍,内心有了新的收获,对于我们来讲,是一次很大的进步,读完作品之后,心中会感觉很充实。 读后感需显露出对书中情节发展的逻辑关系的理解。本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推荐

  • 如何写经典常谈读后感8篇

    2024年01月16日

  • 雅舍梁实秋读后感(系列10篇)

    2024年01月15日

  • 黄河大合唱读后感通用3篇

    2024年01月14日

  • 《生如夏花》读后感(汇总5篇)

    2024年01月13日

  • 将相和读后感范文通用

    2024年0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