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852 >地图 >职场知识 >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杂文852
阅读 510

相关推荐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分享七篇)。

在学习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1

1. 托勒密的宇宙体系——地心说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2.哥白尼与“日心说”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理论。这个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它一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3.太阳系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太阳系的形成: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理论依据:(太阳系的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同向性—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共面性—公转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

5.太阳系形成的两大假说:星云说、灾变说。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2

中国的地理差异

1、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有的是自然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经济区域,如工业区;有的是行政区域,如西藏自治区。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2、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3、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比较:

比较项目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高于0°/低于0°)低于0°高于0°

年降水量少多

主要地形平原与高原为主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流量小大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三熟

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粮食作物小麦水稻

传统交通工具马车船

传统体育项目滑雪、溜冰赛龙舟、游泳

4、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这一切说明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5、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自然特征是“寒”。

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藏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7、除了畜牧业外,在西北地区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3

1.地球的公转:

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

2.太阳高度:

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杆影最长。

(3)同一时间,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两侧减小,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

3.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其他地区无直射

4.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2)北半球其他地区:夏至日白天最长,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时,南半球冬至日。

(3)夏季,南极圈,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季出现极夜。(纬度越高,昼夜变化最大)

5.五带的划分:

(1)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少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2) 热带:在南北纬23.5°之间,,有直射阳光,终年炎热,昼夜长短变化小.

温带:在南北纬23.5°与南北纬66.5°之间,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寒带:在南北纬66.5°到90°之间,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

初中地理复习资料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4、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4

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4、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范围:0°30°NS为低纬度;30°60°NS为中纬度;60°90°NS为高纬度。

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天气特点:

①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是经常变化的;

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即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天气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③风向和风力与风向标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有“北、南、西、东”四个基本方向,风向“北”说明风来自北方;风力是指风的强弱,用风级表示,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风向标宽的一头表示风向,箭尾指向风的去向。

注:风尾所在风杆的一端指向为风向,每道风尾长的代表两级风,短的代表一级风;风旗所在一端为风向,一面风旗代表八级风。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5

⑴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⑵分布:

①发达国家: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②发展中国家:共150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⑶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称之为“北方”;发展中国家决大多数分布在南半球,称之为“南方”。

①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

②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⑷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的经济:印度的软件业,中国的航天业、核工业。

国际合作

⑴经济联系:发达国家需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出售产品;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⑵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国际政治与经济合作

⑶重要的国际组织

①联合国: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由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法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目前的联合国秘书长是来自于韩国的潘基文。

②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WTO,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主要职能是“减少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限制,控制和减免关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在20xx.12.11加入世贸组织。

国家和地区

⑴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⑵地区: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例如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是欧洲国家丹麦的属地。

⑶分类

①从面积上:大国与小国

②从人口方面:人口大国(如中国、印度)与人口小国(如大洋洲的岛国瑙鲁)

③从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

⑷世界上最大国家俄罗斯:1707万平方千米;最小国家梵蒂冈:0.44平方千米;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⑸重要概念

①国界: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

②国语界划分依据:自然界线(山脉、河湖、海洋)、数理界线(经纬线)、人文界线(民族、语言、宗教)

③领土: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1、降水与生活

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⑵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2、降水的季节变化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⑵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水、三柱形

⑶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3、降水的分布

⑴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特点: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

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6

长江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降水超过一半被蒸发,因此,蒸发量是长江流域水量平衡的重要要素之一。

暴雨的时间分布

【暴雨开始月及结束月】流域东南部2~3月就开始有暴雨发生。汉江、嘉陵江、岷江、沱江及乌江流域4月才开始出现暴雨。金沙江5月才有暴雨。长江上游和中游北岸暴雨大多在9~10月结束,而中下游南岸暴雨大多在11月结束,个别地区在12月结束。流域大部分地区暴雨发生在4~10月。

【暴雨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暴雨出现最多月,在长江中下游南岸、金沙江巧家至永兴一带和乌江流域为6月,6月暴雨日约占全年暴雨日的30%。长江中下游北岸、汉江石泉、澧水大坪、嘉陵江昭化、峨眉山等地以7月暴雨最多,占全年的30%~50%。沱江李家湾、岷江汉王场及云南昆明一带8月暴雨最多,其次是7月,七八两月暴雨占全年的80%左右。长江上游雅砻江的冕宁、渠江的铁溪、三峡地区的巫溪及长江三角洲一带以9月暴雨最多,占全年的25%~30%。

暴雨的年际变化比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得多,如大别山多暴雨区的田桥平均年暴雨日数为6.6天,1969年暴雨日多达17天,而1965年却只有1天;年暴雨日较少的雅砻江冕宁平均年暴雨日为2.5天,1975年暴雨日多达10天,而1969、1973、1974三年却没有暴雨。

暴雨的落区和强度直接影响到长江干支流悬移质输沙量的多寡。长江上游烈度产沙区(输沙模数≥2000 t/km2·年)的平均年暴雨日数为1天左右,年降水量600~1000mm,当强产沙区暴雨日数及强度比正常偏多偏强时,长江上游干流的年输沙量就偏多,成为大沙年份,相反则为小沙年份。

【最大24小时点雨量地区分布】最大24小时点雨量自江源地区的30余mm向南递增至金沙江中下游的200余mm。流域其他广大地区最大24小时点雨量,大多在250~400mm。

【最大24小时点雨量时间分布】经对所选467个站最大24小时点雨量出现时间的统计,最大24小时点雨量出现在4~10月,更集中在6~8月,出现在6~8月的`有381站,占总数的81.6%,其中以7月最多,占38.1%。量级以8月的最大,600mm以上的24小时点雨量均出现在8月。出现在9~10月的最大24小时点降水站点数占总数的11.6%,主要分布在华西秋雨区和长江三角洲,量级在200~400mm间。

总结:常以各站最大最小年降水量极值比和变差系数Cv值来反映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篇7

北部内陆两区一省

1.位置、地形和气候

内蒙古、宁、陇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主要高原有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属第二阶梯上的内陆高原.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本区畜牧业占重要地位.优良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内蒙古马、内蒙古细毛羊、宁夏滩羊等,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都属干旱地区,是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3.丰富的矿产和包头钢城

本区的煤、石油、镍、稀土,以及铁矿等储量在全国居重要地位.内蒙古的煤探明储量次于山西,居全国第二位.伊敏河、霍林河、元宝山、准噶尔四大露天煤矿正在建设为重要能源基地,包头利用包头的煤、白云鄂博的.铁、黄河的水发展了钢铁工业,被称为“草原城”.包头的稀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

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交通和重要城市

本区主要铁路干线有:京包、包兰、兰新、陇海、集二、京通、滨洲、兰青等线.兰州是西北最重要的铁路交通中心,银川自古称为塞上名城,呼和浩特是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南有古迹昭君墓.

  •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1一、磁现象: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2...
  •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非常全面)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非常全面) 篇1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分子...
  • 2025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分享18篇)
    [year+3:100]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篇11、形容春天的成语: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色满园、春意盎然2、描写夏天的成语:骄阳似火、汗流浃背、烈日炎炎、暑气蒸人、热浪炙人、烈日当空3、形容秋天的成语: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红叶似火、金风送爽...
  • 最新初三英语知识点(收藏13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三英语复习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初三英语知识点 篇1英语作为文科科目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记忆理解的东西比理科要...
  •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十二篇)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的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1正数和负数⒈、正数和负数的...
  •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合集五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篇11、电场线:用来形象描述电场的假想曲线,是由法拉第引入的。理解:①、起始于正电荷(无穷远处),终止于负电荷(无穷远处),不是闭合曲线,不相交。②、电场线上一点的切线方向为该点场强方向。③、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场强的大小。④、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平行等距的直...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推荐

  •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锦集15篇)

    2025年04月08日

  • 职场的基本礼仪有哪些?12篇

    2024年03月19日

  • 职场礼仪之电梯礼仪10篇

    2024年02月08日

  • 职场形象和职场礼仪(11篇)

    2024年02月05日

  • 职场的自我介绍(合集10篇)

    2024年01月26日